各方共同努力,完善对外投资布局、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提升对外投资效益,才能推动我国实现从“投资大国”向“投资强国”的转变
比亚迪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工厂,推出量产新能源汽车;华为在法国设立芯片、数学、家庭终端等领域的研发中心,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快对外投资,实现更大范围的业务布局和更高层面的资源整合,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对外投资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6%,为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推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我国不仅推动许多“高大上”的国际项目落地,也参与开发了不少“小而美”的民生工程。埃及阿斯旺省城北部约60公里的考姆翁布沙漠,曾经寸草不生,如今一片片绿油油的小麦点缀在广袤的沙漠中,格外引人注目。中国企业成立埃及公司,深耕当地水井市场,8年多来克服各种困难,帮助埃及累计钻探沙漠水井540余口,让荒芜的沙漠有了生机和希望。埃及当地员工由衷感慨:“每次见到清澈的地下水从井口喷涌而出,我和同事们都非常激动。”这表明,对外投资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改善当地民生。通过开拓多元市场,中国企业不仅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也实现与投资目的国的互利共赢,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
同时,需要清醒认识到,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回头浪”,我国对外投资面临新情况新挑战。例如,少数国家签署排外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导致国际经贸规则的区域化、碎片化;一些发达经济体推动所谓“去风险”和“友岸外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正在加快重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面对甚嚣尘上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不断拓展对外投资合作的“朋友圈”,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秩序,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综合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仍有较大空间,推动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大优势。为应对“小院高墙”“脱钩断链”,可以鼓励本土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自贸伙伴及关系友好国家等市场投资布局。发挥好共建“一带一路”等合作平台的作用,在信息、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提供聚集和整合载体。同时,还需要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在国情分析、法律援助、合规培训、应急风险处置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各方共同努力,完善对外投资布局、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提升对外投资效益,才能推动我国实现从“投资大国”向“投资强国”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同球共济’、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中国将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不仅实现自身的繁荣发展,更会持续造福世界。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