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渔业合作背景与现状
(一)中国与南非海洋渔业合作背景:
1、2014年6月,南非政府为加快发展转型提出Operation Phakisa,启动实施海洋经济战略,旨在释放南非海洋经济潜力。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渔民就业、摆脱贫困与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南非拥有海域独特的海洋环境和丰富的渔业资源,海洋渔业资源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2、为有效释放海洋渔业发展潜力,南非Phakisa计划对其做出了重要战略部署,通过推动海洋渔业快速发展,到2033年,南非渔业经济GDP由目前的70亿兰特提升至100-160亿兰特,创造就业岗位由目前的3万人提升至17-25万人。
3、2014年12月南非总统祖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与南非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5-10年合作战略规划(2015-2024)》以及经贸、投资、农业等领域多项合作文件,推动双方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海洋渔业是合作领域。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水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国,在发展海洋渔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管理与改革实践经验,并且拥有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中国与南非海洋渔业具备较好的合作条件。
4、2015年12月2日,在南非共和国总统祖马和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见证下,双边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政府间海洋经济合作协议》。提出了优先合作项目清单,重点是近海油气勘探开发与港口开发以及渔港综合工程和水产养殖。
(二)南非海洋渔业现状
1、海洋捕捞:商业捕捞主要分布在南非的西部和南部,其中,开普敦、萨尔达尼亚、圣赫伦那三大港口的捕捞水产品上岸量占至70%以上。南非海洋捕捞量仍具提升潜力,目前捕捞主体的结构性问题明显,未来政府将通过建设小港口增加渔民捕捞量,促进捕捞的就业与增收贡献。南非对捕捞实现捕捞量许可管理,现有法律政策规定禁止外国渔船在专属经济区内捕捞作业,目前除休闲捕捞之外,捕捞主体主要是渔业公司、渔民。两类主体:
1)捕捞公司:目前南非大部分海洋捕捞由渔业公司完成,具备较完善的捕捞、上岸、仓储加工与交易的产业链,综合运营能力较强;
2)渔民:渔民捕捞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上岸之后的仓储、加工与交易等服务缺失,导致渔民捕捞效益相对较低、捕捞动力不足;
小港口计划:为带动渔民捕捞,南非海洋环境部初步拟定在南非沿海建设12个小港口,满足渔民小型渔船靠岸停泊、避风与仓储流通下游产业服务。
2012年南非水产品总产量72.5万吨,海洋捕捞达到71.9万吨,长期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99%以上;主要有三种捕捞类型:
1)沿海地区潮间带及浅水域发展起来的渔业,传统渔民的食物来源,主要在西部及南部沿海的147个渔业社区,共有28338户渔民。
2)与南非海洋旅游业结合,全国每年颁发休闲渔业捕捞许可证约 30万个,实际年休闲捕捞量约1.7万吨。
3)南非海洋渔业捕捞的主要力量,占总捕捞量的90%以上,大多是工业化的资本密集型渔业。
2、水产养殖:总体来看南非水产养殖产业的基础仍较薄弱,养殖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内在发展动力仍未有效激活。水产养殖的产量占全国水产品总量不足1%。
南非Phakisa计划海洋渔业的战略目标:
到2033年,南非渔业经济创造的GDP由目前的70亿兰特提升至100-160亿兰特,创造就业岗位由目前的3万人提升至17-25万人 。
到2019年,水产养殖目标要实现行业收入由6.7亿兰特增至30亿兰特,产量增加2万吨,就业人数由2227人增至1.5万人。
优势3:中国与南非渔业品种与资源条件互补优势明显
1)自然条件互补:分别濒临不同大洋,渔汛期与休渔期相隔,鱼类品种互补性明显;海洋纬度相近,可相互引进渔业品种试验培育。
2)品种生产互补:从南非水产品品种来看,鳕鱼是南非捕捞渔业的第一大部门,每年总允许捕获量(TAC)是15.8万吨,贡献市场价值占50%左右,此外还有鳀鱼、龙虾、冷水鱼等水产品。同时,鳕鱼、龙虾等类是我国主要的净进口水产品种类,其中,鳕鱼类水产品每年净进口量在20万吨以上;具有较好市场贸易条件。
3)技术条件互补:我国海水养殖先后经历五次技术革新,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管理与技术经验,我国海水养殖中国海水养殖产量已占全球海水养殖总产量的60%左右;对南非加快全国水产养殖可以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与技术支持。
优势4:中国与南非渔业合作较好的基础
政府合作基础:双方政府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1)2010年,中国与南非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北京宣言》,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2014年,中国农业部与南非农林渔业部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南非共和国农林渔业部2014-2016年农业合作行动计划》,明确了两部未来2-3年开展农业合作的方向、形式及主要内容等。
3)2003年至今,中国与南非农业部已在两国轮流举行了六次工作组会议。2006年,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水产养殖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水产养殖交流与培训方面进行了诸多合作。中国与南非海洋渔业合作的工作机制健全,合作开发有非常好的政策环境。
贸易合作基础:双方海洋渔业贸易额近年来大幅增长
1)中国与南非海洋渔业合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大幅增长。双方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01年的552万美元增至2014年的2823万美元,增长5.1倍以上,中国与南非渔业贸易量在非洲国家中仅次于毛里求斯,位居第二。江苏向南非水产品出口2014年302万美元,占中国向南非出口额的10.7%。
2)从贸易品种来看:冻鱼类和甲壳动物类(鲑鱼龙虾等)为南非向中国出口主要产品;南非从中国进口主要品种是鱼片类和软体动物类(墨鱼、鱿鱼等)及紫菜等。
优势5:南非政府对渔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政策支持
政策一:水产养殖开发区政策,为促进全国渔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南非农林渔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划定出了一批水产养殖开发区,作为拓展全国水产养殖的重要平台和优势区域。通过设立水产养殖区,获取规模经济而尽量减少环境影响评估费用、降低公共基础设施成本发展、更易获取疫病与孵化等技术支持、协调市场营销、创造就业机会等,从而更好的吸引水产养殖投资者介入。未来将重点分三个阶段实行24项水产养殖建设项目。
政策二:12个小渔港建设与运营规划,针对更好的服务于渔民捕捞上岸之后的鱼货交易、冷藏与冷链等需求,目前南非海洋环境部已经初步拟定要在南非沿海建设12个渔港,重点围绕渔民小型渔船捕捞的靠岸停泊、避风与水产品上岸的下游产业等领域的需求,在每个渔港重点建设停泊、卸货、水产品初加工、冷藏冷冻、制冰、加油、安全服务等设施,通过渔港建设促进渔业冷链与加工贸易等产业发展,带动渔民捕捞业的发展壮大,优化现有渔业捕捞结构。小渔港的建设与运营模式仍在研究探索过程中,为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渔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空间。
政策三:水产养殖发展与增强计划,贸工部提出了南非水产养殖发展与增强计划,拿出专门资金支持水产发展,支持对象涉及到的政策适用鱼苗、养殖场、水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等领域的所有注册企业。根据这一政策计划,南非渔业领域企业的投资项目均可向南非贸工部提出资金支持申请,南非贸工部根据支持标准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分,符合支持标准的项目支持金额根据项目投资额度而不同,最高将不超过4000万兰特,主要用于购置机器与设备、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土地与及建筑物、租赁改良、竞争力提升行动等方面。
优势6:海洋渔业合作面临良好的市场环境
从近几十年以来全球发展趋势来看:
1)发达国家大都保持较高消费量,人均消费趋于稳定,大约每年人均消费估算为23.3千克。
2)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人均消费增长更为明显。如过去五十多年以来,全球发展中区域人均消费量由1961年的5.2千克到2010年的17.8千克。
3)全球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发展中国家贸易份额不断趋于上升,如,发展中国家出口水产品量占比由1980年的43%上升为2012年的60%。
全球水产需求预测:
FAO从生产潜能、需求、消费、价格以及可能影响未来供需的关键问题等角度构建模型分析渔业及水产养殖业的未来展望,对2022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阶段做出预测,结论表明世界人均每年食用鱼类消费量预测将从基准期的18.9公斤增长到2022年的20.7公斤;至2030年,全球捕捞渔业产量相对保持稳定,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增长将起到填补供需缺口的作用。
从我国水产品供需趋势来看:
1)随着我国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其中,水产品消费增加尤为明显。2015年,我国水产品人均直接食用消费量达到19.8千克,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2)在水产品生产供给端,受资源衰退、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影响,捕捞产量趋于稳定在1600-1700万吨,由于远洋渔业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总捕捞量可能出现下降;在养殖方面随着资源承载压力不断加大,养殖产量增速将趋于放缓。消费增量将更依赖于国外。
中国水产需求预测: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与消费国,根据农业部市场信息司研究预测,未来随着居民收入提高与城镇化进程推进,到2024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23.9千克,人均增加4千克左右。鲑鱼、金枪鱼、鳕鱼等部分水产品消费需求更加依赖于国际进口,据预测到2024年,中国水产品进口量将超过560万吨。
2、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潜在合作风险
1)南非渔业产业配套不完善推高了合作成本:南非水产养殖与水产品加工领域的熟练劳动力相对缺乏,养殖的饲料、育苗等供应滞后,导致合作开展渔业养殖的成本较高。
2)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南非渔业合作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现阶段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水产品的质量要求,检测项目不断增多,带来诸多水产品贸易的技术壁垒;东南亚等发展中国也在加快水产养殖,以较低的成本开拓国际市场,带来诸多挑战。
3)世界经济前景不明朗加剧了市场风险: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尚处于艰难复苏的过程中,基础仍然不稳,风险较大,农业对外投资面临风险加剧,不确定性增加。
三、江苏-南非海洋渔业合作思路与重点
1、合作思路
发挥双方在资源、技术与市场方面的优势与互补性,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的合作思路,以重大合作项目为载体,整合双方资源,培育合作主体,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合作机制,共同努力推动双方海洋渔业合作由点及面逐步推开,合作广度不断扩大、合作深度不断拓展,实现海洋渔业投资和贸易同步发展。
2、合作目标
总体目标:
1)形成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发展局面;
2)有效搭建江苏-南非海洋渔业合作开发长效机制和平台
具体目标:
合作推进库哈工业园综合渔业基地、渔船修造、水产品精深综合加工与贸易、海洋现代化水产养殖基地、海水鱼苗种繁育基地,渔港水产品加工冷链与贸易等建设项目,合作项目累计总投资达到3.18亿美元左右,累计创造3.08亿美元销售收入,累计新增渔业经济相关的第一二三产业就业岗位4500-5000个左右。
3、合作重点领域
南非渔业生产经营模式是以鱼类初级产品为主体的、面向国际主要进口国终端需求的国际贸易经营,在此经营模式下,面对贸易终端需求,渔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源占有程度与稀缺性、垄断经营程度、辐射区域范围程度、综合风险程度和盈利程度等方面表现差异较大,从而使得各环节合作开发的综合重要程度和战略地位不同。综合考虑南非与我国的发展合作需求,对可合作领域的优先判定如下:
水产养殖、鱼苗
饲料
科技培训
加工贸易
冷链
渔船修造综合基地
3、合作重点领域:突出四大合作领域
领域一:渔业综合基地建设
综合基地建设区位条件优越。渔港是海洋渔船生产补给、海洋产品上岸以及海洋渔政执法的主要基地,对促进实现现代海洋捕捞、加工和物流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非地处东西海洋运输的咽喉位置,是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的海上通道,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每年约有3万艘船只经过南非水域,其中约1.3万艘船只停靠南非港口。在渔船领域,仅中国就有550艘渔船在非洲地区。
1)渔港等渔业综合基地建设,在库哈工业园建设渔业综合基地,合作建设以渔船修造、装卸补给为重点,集仓储交易、冷链物流、加工贸易等功能的渔业综合基地。加强渔船修造产业合作,与南非企业合作开展渔船修造厂建设;在库哈工业园渔业综合基地合作建立非洲南部水产品贸易物流中心。
2)水产品加工与冷链物流建设。依托库哈工业园渔业综合基地建设,强化水产品精深加工合作,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合作推进1万吨规模的鳕鱼等海水产品初加工示范项目,1处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
领域二:海洋渔业养殖领域
南非海洋渔业养殖领域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南非Phakisa计划水产实验室的政策研究,未来五年水产养殖目标要实现行业收入由6.7亿兰特增至30亿兰特,产量增加2万吨,就业人数由2227人增至1.5万人。
加强海水养殖合作,促进中方养殖技术、市场优势与南方资源优势紧密衔接,充分利用南非水产养殖发展与增强计划、水产养殖开发区等政策支持,以南非划定的水产养殖开发区为重点合作区域,通过投资、贸易订单等方式,合力推进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1)现代化海水养殖基地建设。重点合作建设五类养殖示范基地,包括滩涂贝类养殖、陆上高位池工厂化养殖、海洋牧场养殖、现代化网箱养殖、深海大型网箱养殖等合作。
2)饲料等养殖配套产业发展。合作推动水产品饲料与药物产业发展,强化海水养殖饲料与药物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
领域三:海洋渔业捕捞领域。
3)加强渔港配套产业发展。结合南非12个渔港体系建设规划布局,围绕渔港建设运营需求,加强与渔港相配套的水产品加工、冷链与贸易合作,建设相应规模的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基地,与渔民捕捞形成较完整的渔业产业链。按照南非环保部提供的优先序,重点探索启动兰伯特湾、圣赫伦那湾、豪特湾等地的3个小渔港配套产业发展建设。
4)开展海洋捕捞技术合作。合作研发制造适宜于南非沿海渔民捕捞的小型现代化渔船,距基地港较远渔场作业的现代化大型渔船。
领域四:海洋渔业科技领域:
1)种苗研发与新品种培育。利用南非丰富的海洋鱼类物种资源,不断开发养殖品种,培育新的海水鱼类优良品。
2)海洋渔业养殖技术培训。依托各类海水养殖示范基地合作建设项目,定期开展南非养殖渔民的各类培训,建立定期培训与实时技术服务向配套的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3)增强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针对全球重要水产品出口国对水产品的各项指标要求,合作研究制定与国际各类标准相衔接的标准体质量安全体系
4、合作方式
贸易合作方式:
重点围绕推进中国与南非水产品贸易快速发展,引导中方企业在南非合作建设水产品仓储与交易平台,培育发展成为水产国际贸易商,共同开拓中国市场为主的国际水产品消费市场。
投资合作方式:
重点围绕渔船修造、南非捕捞渔船改造等相对独立、受水产养殖上下游制约相对较小的领域,通过新设合资企业或收购兼并等方式,开展投资合作。
产业链合作方式:
推进“捕捞+渔港配套+贸易”“捕捞+渔业基地+水产品加工贸易”“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与贸易” 等各类渔业产业链综合开发模式。增强合作项目的稳定性,提升整体合作效益。
四、加快推进合作的措施与建议
1、合作组织与机制建议
南非协调落实江苏-南非海洋渔业合作综合基地、育苗场、养殖场的选址、用地、评估、审批等工作;双方建立合作开发协商委员会,分别指定具体部门和人员,定期沟通,策划具体项目、和制定分阶段项目实施方案。
2、组织投资洽谈活动
组织投资论坛,就合作重点领域定期组织投资洽谈活动,帮助双方企业实现合作对接。可依托政府机构或双方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不定期组织较高级别的投资论坛,宣介双方合作模式,提升双方合作层次,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合作。
3、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推动签署《中国与南非海洋渔业合作协议》,将双方渔业合作纳入法律保护与政策支持范畴,建立合作项目库,将双方企业重点合作项目纳入政府间合作文件,并通过多双边合作机制予以推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