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把服务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深入开展了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党代表约见、党员统一活动日、“帮村帮户”大行动等系列活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声有色。面对新形势,海安开发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实施“五力”提升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做好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的方法途径、制度机制,切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实施战斗力提升工程,扩大有效覆盖,筑牢教育引导群众的基层堡垒。一是着力构筑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区镇党(工)委为龙头、村(社区)党总支为主体、二级党支部为纽带、党小组为阵地、党员中心户为延伸的纵向到户头、横向全覆盖的“五位一体”基层党组织架构。创新组织设置,通过“龙头”带建、产业统建、区域共建、指导帮建等方式,加大在农民合作社、农民集中居住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党组织力度,确保动态组建率保持在98%以上。依托在外建筑企业,在流动党员集聚的城市,建立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落实经常性联系走访制度,让每一个党员都置身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服务之下。二是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坚持以增加税收返还型收入为重点,实施“引凤还巢”、标准厂房招租、土地集中流转、成立为农合作组织、盘活集体闲置资产投资优质项目等举措,提高村集体资产经营效益,确保村营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落实机关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低收入家庭,通过提供致富技术、就业技能、工作岗位、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等措施,提升帮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三是规范建设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围绕“规范化建设、常态化管理、便民化服务”的要求,开展示范级村为民服务中心创建活动。启动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工作,规范建设“七室四站两超市两栏一学校一场所”,打造融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
二、实施执行力提升工程,从严规范管理,打造教育引导群众的骨干队伍。一是不断深化思想理论武装。积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学习平台,落实好党员统一活动日、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党章党纪党规,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县全委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扎实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通过开设道德讲堂、欢乐送百姓等活动,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基层普法和科普宣传教育,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城乡基层阵地。二是从严加强日常考核管理。健全村干部任期管理、目标承诺、财务审计等办法,规范村级组织工作职责和村级工作运行程序,实施定人、定时、定量绩效考核,推动村干部履职尽责。推广党员积分制管理,及时对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履职尽责等现实表现量化考核积分,引导共产党员户挂牌亮身份发挥作用。三是持续开展村干部作风整顿。推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四个不直接分管”,探索建立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村干部权力边界。大力开展作风专项整治,着力查处村干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以及工作不在状态不敢担当、不讲规矩不按程序办事等问题,及时发现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以刚性执纪推动村干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
三、实施凝聚力提升工程,推行精准服务,夯实教育引导群众的民意基础。一是合理划分服务网格。按照“全员参与、划片包干、按人定户”的原则,以村组户为基本单元,科学划分服务联系区域,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互动”的包村联户网格。区镇党政班子负责人联系到村,镇机关干部联系重点户,村干部联系分工组内所有农户,向群众作出服务承诺,实现镇村干部“包村包户包人”“三包”到位,强化岗位在村、阵地在村、服务在村的意识。二是按需提供便民服务。梳理群众日常生产生活诉求,从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民政优抚、社会救助等方面建立民生服务菜单,依托“一站式”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代理服务。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饮水、行路、环境等问题,凝心聚力办好“清水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一批民生实事。三是高效办理群众事务。健全首问负责、全程跟踪、销号管理等制度,一般事务随时受理、48小时内办结,群众急需或急办事项不受代理时间限制,及时受理、限期办结,并在办结后第一时间反馈当事人,形成问题登记、处理、办结、反馈一条龙体系,切实提升服务的实效性。
四、实施公信力提升工程,完善乡村治理,营造教育引导群众的民主氛围。一是全面规范村务监督。建立健全村务情况分析、村务监督工作报告、评议考核等工作机制。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年向村党组织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村民民主评议和信任度测评。二是稳步推行民主议事。严格执行“四议四公开一监督”制度,全面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明确公开内容和形式。积极推进党群议事会制度,区镇指导规范提出议题、征求意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组织实施和跟踪督查等议事流程,规范村级各类重大事项的调研、决策、管理和监督,在充分发扬民主中实现党的主张和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三是创新推进协同治理。村党组织牵头领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社会规范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有效作用。发展和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规程,探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引导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发挥社会组织在舆论引导、法律咨询、助老助残、安置帮教、矛盾化解等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五、实施保障力提升工程,强化有效投入,健全教育引导群众的推进机制。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区镇党工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清单,压实固本强基的政治责任。明确区镇、村(社区)党组织教育引导群众工作的具体职责,以及相关部门之间责任划分和协调关系,使教育群众工作主体明晰、运行顺畅、落实到位。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层层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确保把教育引导群众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健全资源保障机制。坚持政策向基层倾斜、资金向基层下移、人才向基层输送。积极推荐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广泛宣传基层涌现出的好做法、好典型,在全区形成关心关注教育引导群众工作的浓厚氛围。三是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专项述职、群众评议、工作通报等配套制度,确保教育引导群众工作不缺位、不虚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